《不抱怨的世界》书摘


《不抱怨的世界》第一部


“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马娅.安杰卢 )

 

“你可以这样想想看:你的头脑是生产商,而你的嘴巴是消费者。生产商(头脑)制造消极思想,而消费者(嘴巴)在抱怨的时候购买了那些消极的思想。如果消费者不再购买生产商提供的产品,那么生产商无疑会重组设备,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当你不再对你认为不对的东西发出抱怨,而是开始表达你的感恩之情或者表达你的愿望,你其实就是在逼迫生产商(头脑)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畅销书作家埃斯特·希克斯曾经说道,如果新闻能忠实反映每天发生的事件,那么一个三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中,好消息应该能占到二十九分五十九秒,而坏消息只能够在一秒的时间内一闪而过。我们所谓的“新闻”,其实更应该说是“不好的新闻”。所以,我鼓励大家在追求不抱怨的旅途中不再收看、收听或阅读这些坏消息。”

 

“对于抱怨,我也有了自己的定义:一种包含能量的语言,它让你将精力投注于当下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抱怨本身是有负能量的,往往是那种‘这种事怎么偏偏发生在我身上’的负能量。”

 

“抱怨也许能够帮助你获得某些社会效应,如赚取别人的关注和同情。有些人的关系甚至就建立在抱怨的基础上。但是,在这样的关系中那些抱怨的人也应该小心。研究表明,长期习惯性抱怨者如果过度抱怨负能量过大,最后往往会被那些自己也同样爱抱怨的人排斥。”

 

“关于抱怨,人们最大的误会就是:他们觉得只有抱怨才能让别人做出改变。然而,事实上,当你向别人抱怨的时候,你其实是在认定对方会做你所抱怨的这件事情,而对方往往更可能会重复这种使你产生抱怨。”

 

“人们之所以会抱怨,是想要寻求关注、推卸责任、引人艳羡、掌握操纵力、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关于“人们为何会抱怨”这个问题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都用了一章的笔墨去论述)

 

“沉默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能出于更崇高的自我、而非人性的自我来说话。沉默是通往“无限”的桥梁,却也是让很多人感觉不自在的东西。我记得青少年时期,我们家是住在湖边,当时我会独自泛舟,到离家一英里远的小岛上露营。沉默给了我机会,和内在的自我重新联系。” 

 

“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囗不说,也可算为聪明。”——《箴言》17:28

 

“为自己寻求指引吧,让你说出来的话具有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如果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以往我在推销电台广告时,曾经和一个话不多的人共事。和他熟了之后,我曾经问他为何这么安静,他告诉我:‘这样会让人以为我比较聪明。’如果你什么也不说,大家至少还会赞扬你聪明;当我们说个不停时,不但不会让你自己的言论听起来很睿智,反而只是显示自己不够自在,片刻都无法忍受让沉默来掌控局面。” 

 

“要知道我们结识的某个人对自己而言是否很特别,有—个测试方法是看看我们和这个人若不说话能相处多久。我们只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而感到安心,享受着他们的陪伴。一大堆无心的闲扯并不会让我们的时光更美好,反而还会糟蹋了这段宝贵的共处时光。”

 

“抱怨就是你把自己的负担卸下来,放到别人的肩上;抱怨之后,你自己依你自己依旧是不快乐的,并且你的不快乐还会传给别人。”

 

“人们知道,幸福本来就有一定的自欺性。但是,不幸福也有自欺性。生于奥地利的英国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幸福者的世界和不幸福者的世界不同。"生命本是一场幻象,我们自己的视角就是我们的幻想。选择那些能够给你带来唯一重要的事情——幸福——的幻想吧。”

 

“决定个人工资水平的是以下三点:1、对你所做的工作的需求。2、你工作的能力。3、找到替代者的难度。一个人只要经过训练就能做大部分工作,但是个能以自己的正能量点亮整个办公室的人,在工作场所中像金子一般宝贵。” 





《不抱怨的世界2——关系决定命运》


“你和他人的关系,全部都来自于你对他人的描述和再现。关系其实是你对他人评价和看法的一种外在的表现。”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叙事心理学’。叙事疗法认为,人们通常会创造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当中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塑和认同自己的身份。叙事心理学先锋丹·麦克亚当斯说过:‘我们都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们一直在把生活中一些零散的、令人迷茫的经历连接起来,赋予它们―定的连续性。’也就是说,我们会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演化为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讲给自己听。我们会接受自己创造的这个故事,并认为它是真实的。这时,我们就会努力地艺寻找一些些经历,不断加强这个故事的正确性。”

 

“虽然成年之后,我们身体各部分会停止发育,但是只要我们还活着,精神就会一直成长下去。它会重塑我们的性格和品质,让我们以新的面貌示人。”

 

“为现实而争论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虽然这个世界会因为个人的变化而不断转变,但他们还是认为,只有自己的世界才是唯一的、正确的现实。对他们来讲,那就像是一种不动产。一旦我们企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别人的观点是错的时候,最终都会以争吵收场。这样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复杂,让双方都受到伤害。”

 

“约瑟夫·坎贝尔说过:‘现实是英语中唯一一个总是应该被加上引号的单词。’所谓‘现实’都是相对于说明它的人而言的。为了当下的‘现实’而争论,对双方来说,都是件很可悲的事。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不同的世界交汇到一起时,关系也就形成了。如果我们坚持认为——自己的世界才是唯一确的,那么实际上,我们是在为所处的关系制造麻烦。”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会对它有很深的依恋。表面上看,我们的“世界”和别人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用思维创造了一些意义和关联,并把这些赋予到自己的世界当中。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的想法排列而成的一个连续性的故事。它看起来很真实,可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个寓言——是完完全全的虚构。”

 

“从关系刚刚建立时开始,就没有所谓的‘真实’,那只不过是一种观点而已。不要为了‘现实’同别人争论不休。只要简单承认你和他有着不同的观点或记忆就可以了。那种想要证要证明自己正确的欲望一直在教唆你,让你去和别人争斗,损坏彼此间的关系。即使你暂且赢了一时,却无法享受长久的安宁。短暂的胜利,只是让你为下次争斗做好准备。而只有拒绝争斗,才可能不再遭受他人攻击。”

 

“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威廉·亚瑟·沃德写道:
悲观者埋怨刮风;
乐观者静候风变;
现实者调整风帆。”

 

“在各种关系中,人们会用抱怨把你拉到他那一边,让你和他站在一起,以便让他拥有赢得别人的力量。”

 

“只有自身不完善,才会抱怨事物有缺陷。人们越完美,对待他人的缺点就越有风度,越不会妄加评论。”——弗朗西斯·德·费内隆

 

“发泄愤怒不会让怒气有所减少。‘处理’愤怒才能释放掉‘负能量’,你才能从愤怒中走出来。愤怒是一种‘负能量’。将愤怒传递给别人并不能使其消除,相反,对方也会感至恼火,反过来又加重了你的苦恼,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抱怨是没法缓解恼火情绪的,只会让怒气蹿升。但是,你可以‘处理’棘手状况,这样有助于你找到解决办法。”

 

“麦当劳创办人雷·克洛克在描述成长的本质时,曾这样说道:‘如果你还青涩,说明你仍在成长;一旦你成熟了,那离腐烂也不远了。’”

 

“一切宽恕,归根结底,是自我宽恕。”——迈克尔·贝克威思

 

“关系帮我们成长,而成长正是探索我们需要疗愈和改变的地方。改变才能成长,而成长的空间很多时候是由于与人发生争议才浮显出来。”


评论(3)
热度(11)
© 维奥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