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生活的好习惯

 

      虽然“年味儿”并没有很足,但“年”终究还是要来了。我其实越来越不喜欢过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至少有那么十天八天,生活完全被密集而情非得已的聚会应酬和花样繁多冗杂的民俗活动打乱节奏,饕餮大餐,作息紊乱,吹水赔笑,不擅交际的我其实有些惧怕这样太过热闹的场合,可节日过后也还要花上一段时间收心、恢复、回血。

      我有一个性格弱点,比较容易受外来事物影响,制定好的计划轻易被干扰。比如好友几人组织了春节三天短途游,那么我可能假期前好几天都会兴奋到“无心恋战”,工作也不专心,书也看不进去,并不是说旅行对我的吸引力特别大,而是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大的好消息都能变成一颗石头投入我的心湖让它泛起层层波纹,更别说杀伤力更大的坏消息了。在那些“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日子里,我自认为执行力和行动力还勉强过关,但是,定力和毅力显然很不够,所以抗干扰能力很弱,从压力或干扰中脱身恢复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举个例子,去年夏天开始的运动,一开始坚持每天以6km/h的速度快步走一小时,跑步机和户外走相交替,视当天环境的改变而选择适当的方式,基本从6月坚持到8月上旬,8月中下旬有所松动,然后渐渐地计划告吹。为什么到后面停歇了呢,起先是我户外走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不驯之客,一直流浪小黑狗,我怕狗,却不方便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就取消了户外部分的运动。接着一周有突发事情,每天都要外出,所以跑步机运动的计划也搁浅了。可怕的是,只要你开始停下来,就像气球开始泄气了,随着停歇的频率越来越高,最后就干脆缴械投降。实话说这种感觉并不好,一件事没有坚持下来就好像你之前的付出也都付诸东流了,似乎只有一直坚持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

      “没有办法,我家附近真的没有地段适合跑步”“最近真的很忙,每天加班,聚会不断,一点时间都没有”“我生病了,这下要休息好多天了”,我真的极容易掉入这种“环境改变”的陷阱,然后牵一发动而全身导致计划全盘崩塌。当我看到村上春树的跑步书时,才发觉看似无可奈何的外力作用,其实根本只是一个借口罢了。他29岁开始写小说,从33岁开始跑步,此后近30年,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出国,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他始终坚持每日4-5小时的写作,天天跑步十公里以上,每年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和铁人三项比赛......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此两件事是他人生永恒的主题。出国的环境改变力度肯定大过我们出个门或搬个家,但他总是能迅速适应环境把握自己的节奏,好的习惯就像镶嵌在他身体里,没有外力可以将它剥离。

      对我来说,阅读也是很容易被打断。“包包太小了,根本塞不进去一本书”“回到家太晚了,觉都不够睡,明天再看吧”“要出去玩咯,假期当然是好好享受好好玩,还带什么书啊”,这样的念头正如一块又一块大小适中的“挡书牌”,随时随地信手拈来,第一天没办法看,第二天又有点忙,第三天心不在焉看不进去,一周便过去了,下个星期又要从头开始找回阅读的感觉了。归根结底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对于有毅力有决心的人来说,能成为绊脚石的因素真的没那么多。

      我们最熟悉的毛爷爷早就说过“觉可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过得还不错的一年》的作者格雷琴和她先生在去海滩度假的时候分别带了2本书和3本书,并且在“旅程快要结束时,看完了带去的每一本书”;大学时约见与一位通过微博认识的我格外欣赏的女生,我到的时候她已经在等我了,她没有带包,正坐着看一本书,直到我喊她才发觉我来了,她说刚一路在地铁上看过来。作为一个只用手机消磨零碎时间的人,我确实有点震惊,同时仰慕之情愈发浓烈。

      在这些极正面的榜样的对比之下,简直自惭形秽。大多数的时候只是想不想做,而不是能不能做,真正好的习惯应该是嵌入生活的骨髓,管它改天换地斗转星移,都风吹雷打不动,要做到这样,我这身心的定力都有待修炼啊。


文/维奥拉Viola

图/DorothyLiang


评论(1)
热度(8)
© 维奥拉 / Powered by LOFTER